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手机扫一扫 立刻联系商家
国瑞中安集团13929216670
单位新闻
检验检测认证要走在产品前面
发布时间: 2020-12-11 17:43 更新时间: 2024-05-04 08:15




  每组装一台苹果手机,富士康能赚1美元到2美元,而每销售一台,苹果公司能赚200美元至300美元。为何苹果能轻松赚钱?答案是创新,苹果承担了整个研发设计过程,由苹果制定的标准,变成了后来者的风向标。


  技术基础对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性,从苹果的价值链就可看出端倪。在上海市检测检验认证产业发展圆桌谈上,专家们指出,建设科创中心需要检验检测认证这个产业作为“基石中的基石”,产业的科研布点要走在产品前面、走在创新前面,才能更好地服务科创中心建设。


  科创中心离不开技术“基石”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春奎看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时代,意味着关注的不仅仅是新产品、新服务,还要关注新的商业模式、新业态等,这与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所讲的产品认证、体系认证和服务认证无不相关。他表示:“在全面创新过程中,从新产品、新服务的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将贯穿整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设科创中心离不开技术‘基石’,检验检测认证资源的开放、共享是助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海倩认为,当下还应该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检验检测服务中心。“上海建设检验检测服务中心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但基础优势要转化成现实发展,还需要再给点力。政府须前瞻性地投入资源,建立平台,起引领作用。”


  “互联网+”为产业打通“痛点”


  今天,检验检测产业正在悄悄利用互联网打通产业“痛点”。


  上海浦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鑫用节能减排举了个例子。上海951栋公共建筑通过节能改造可减排20%,每年节约的耗电量可供70万人口的城市用电。“如果拓展到全国范围呢?”林鑫说,“在建立平台监管以后,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监控,只要把图纸传输给我们,我们就可以提出整个改建方案,至少达到20%的节能减排效果。”


  马海倩认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与“互联网+”的契合在两方面,一是产业本身与互联网思维合作起来,研发模式、检测模式的创新都可以用平台共享的免费思维。此外,检测认证产业在服务各行各业的“互联网+”的过程中,可开辟一个新领域,“各个产业在加上互联网的过程中,有很多‘痛点’,在产业升级中做增值服务,可以通过服务拓展市场成长空间。”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生产性服务业研究中心主任明新国建议,检验检测的服务模式可以创新,打通行业纵向的产业链,同时集聚横向资源;整个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可以搭建共性的云服务平台,形成大数据驱动检验检测,提供创新型服务。


  还有很多盲点和精进空间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马璟,30年来一直从事毒理性研究,即用体外材料确认毒性,为新药提供重要的基础参数。前不久,马璟接待了一批荷兰访客,对方抛了个奇怪的问题:做毒理实验的猴子吃的苹果,你怎么认定它的毒理性?


  马璟蔫了,不就是把苹果洗洗干净,做做农药残留测试吗?对方却抛出了“荷兰版标准”——每只苹果都有条形码,在哪块地里生长,哪棵树上结果,用过什么农药,Zui后一次用农药是什么时候都清楚记录,这样才能保证农药产生毒性不会干扰对药物的评估。这让马璟突然发现,检验检测领域还有很多盲点,还有更多精进的空间。


  国际计量局发布的国家校准与检测能力显示,中国获国际承认的校准和检测能力是1224项,仅为美国的一半。明新国指出,我们在支撑高端检测认证的技术装备水平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迎头赶上。


行业思考

  减政放权后,政府更多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市场管住、管好,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要适应这一转变,履行好管理职责,就必须进行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的创新。现在一些地方和行业正在试点推行随机抽查监管方式,既具有科学性,也体现了监管效能,不失为值得大力推广的创新监管模式。


  今年4月,天津市市场监管委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滨海新区范围内随机抽取60户信用风险等级分类为“良好”的企业作为被检查对象,区属各单位对照市级各行政机关汇总的185项抽查检查项目目录,确定参加检查企业和检查项目,并随机确定本单位参加检查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对企业集中实施现场检查。根据检查不同情况,分别依法进行处理,并通过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这种“双随机”抽查联合检查工作,有效推进了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天津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积累了经验。


  事实上,早在2013年11月1日国务院召开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提出要改革创新监管方式,推行随机抽查。他说,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对监管对象按确定的比例随机抽查。随机不是随意,而是有规则。“随机不随意”、“有规则”,体现的是随机抽查的科学性。目前政府监管部门实行的监督抽查制度,其发挥的规范市场秩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形势的变化,日常监管随意性、突击性、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出现“想查谁就查谁”的权力寻租现象,广遭诟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就在于监管制度本身不科学。而实行随机抽查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起到“抽查个别、了解全部”“处罚一企、警示一片”的作用。有人可能会问:随机抽查毕竟查的不是全部,这样会不会出现漏网之鱼呢?随机抽查过程采用的是“等概率”的统计学方法,在“随机”的情况下,所有被抽查对象机会均等,都有被摇号摇中的可能,而正是这种非人为的均等可能性的存在,企业才不敢试图冒险“漏网”。人们常说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其意正体现于此。


  当然,随机抽查的有效性必须通过严格程序、规范流程及严厉处罚来保证。抽查对象虽然是随机的,但抽查过程却并不随机,而是非常严格、严密、严肃的。例如,为保证抽查的公平、公正,监管部门一般都会要求本部门内部的法制、纪检监察机构全程参与,并根据实际情况邀请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市场主体代表现场监督,根据需要还会邀请公证机构进行现场公证,完全杜绝了“暗箱操作、人为干扰”的问题。通过“摇号”确定了抽查对象,就一定要一查到底,一旦发现有违法行为,就要重罚,让违法者无利可图,甚至倾家荡产,以此收到以儆效尤的惩戒作用。


  现在,以随机抽查为主的市场监管方式正在全国一些地方行业试点推行,其监管成效也日益显现。质监系统作为重要的监管部门,应该按照国务院关于创新监管方式的要求,着眼突破制约监管效能的瓶颈,积极推行随机抽查监管方式,有效破解执法力量不足及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提高政府管理的公平性和工作效能,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联系方式

  • 电  话:13929216670
  • 经理:李海城
  • 手  机:13929216670
  • 传  真:0755-85228560
  • 微  信:13929216670